传统美术陈列馆经过近两年的筹备工作,于2015年底正式开馆,现已经完成300余件传统艺术品、传统建筑装饰构件的搜集、整理,作品主要来源于郭建国教授近三十年对湖湘传统民间美术的收藏品、龙湘平教授收藏的部分湘西民间织绣品、美艺学院收藏的部分民族服饰等,其次还有学生创作的部分陶艺、漆艺作品。
中国传统绘画又称中国画也称国画。具有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中国民族绘画。其特点在以气韵思致为主,进而达到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和中国京剧、中国医学称之为中国三大国粹。
中国绘画艺术历史悠久,渊源流长,经过数千年的不断丰富、革新和发展,以汉族为主、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画家和匠师,创造了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丰富多采的形式手法,形成了独具中国意味的绘画语言体系,在东方以至世界艺术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与影响。
八仙图 清代·传统绘画 ▲
此八条屏为水陆画。水陆画的内容大致分为三类,第一是佛教系统中的神佛,如佛祖、菩萨、罗汉等;第二类是道教和中国民间土生土长的神,如三清、五岳、二十八星宿、八仙等;第三类是一切死后落入六道轮回中的亡魂。其中,八仙是古代道教神话传说中的八位神仙他们是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曹国舅、韩湘子。
功德画 清代·传统绘画 ▲
功德画,祭祀绘画的一种,祭祀绘画主要是“神”画,“神像”中又分为道教神像、佛教神像、巫教神像、地方神像和祖辈画像等。从内容上看分有三种,一种是受祀神祇,包括天地水阳各界众神。一种是娱神和民众自娱的历史戏曲故事。还有一种是今世的地狱报应图景。其中地狱报应图又称为“十王”或“十殿”,用于超度亡灵的祭祀。我们不难看出,因果报应,惩恶扬善,也是民间祭祀信仰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里展出两幅挂轴即为此类。
祖宗像 清代·传统绘画 ▲
在民间,将祖先的神态画描入画像中的作品俗称为“祖宗像”。正确叫法是“像图”。这种艺术作品流传于明清两代,明以前称为“功臣像”。是没有照相技术以前祭祀祖先或功臣的一种绘画艺术,也是中国工笔画技艺的一种表现形式。此幅工笔重彩画幅面大,描绘工细、写实、传神,实为“像图”中的精品。
建筑木雕主要是指寺观、宗祠、民居等建筑物构件上的木雕饰是利用木材质感进行雕刻加工,丰富建筑形象的一种雕饰门类,主要用于门窗、屏罩、梁架、梁头出檐托木、家具、陈设等。木工会根据装饰部位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工艺、技法,像屋架等较高较远的地方,常常采用通雕或镂空雕法,外表简朴粗犷,适用于远观。
几千年来,中国建筑一直以木构架建筑房舍宫府,形成了我国独特的木建筑文化。建筑木雕则始于对部分构件的装饰加工,使之符合于建筑审美的需要,久而久之变成了建筑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并融入整体建筑中,与白墙青瓦相呼应,构成了和谐统一的整体建筑外观。同时,木雕的形象与庭院草木、室内陈设、家具相互映衬,体现了中国特有的文化精神与审美趣味。此处展示的是明清时期建筑木雕构件。
我国家具历史悠久,工艺精湛,至明代发展到了它的历史高峰,形成了鲜明、独特的民族风格。往北京、苏州、广州等主要产地又形成了强烈的地方特色。因此至今保持着我国家具的传统做法和传统式样,继承这些做法和式样的家具,都称之谓传统家具。
传统家具作为社会物质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和人们朝夕相处,伴随人们同生共存。它不仅仅是提供人们使用的生活必需品,也不只是匠技艺术的记录和表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内,家具的使用功能还体现着浓厚的民族思想观念、民族道德观念、民族行为模式等。
数千年来,家具始终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及人们的风俗信仰、生活方式等方面保持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并一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后人,有的已成为中华民族,特别是汉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风俗习惯而流传至今。
八仙桌 清代··传统家具 ▲
八仙桌,中华民族传统家具之一,指桌面四面长度相等的、桌面较宽的方桌,大方桌四边,每边可坐二人,四边围左八人(犹如八仙),故汉族民间雅称八仙桌。
木雕,雕塑艺术。为我国五大传统雕塑(陶、木、石、铜、泥)的组成部分,可分为圆雕、透雕、浮雕三大类。常用的有楠木、樟木、黄杨木、龙眼木、红木、梨木等。其因材施艺,量形取材,加以斧、凿的刀法,显出艺术上独特的美学趣味。
我国有木雕的传统历史,如战国楚墓已有木俑出土。两汉时有鸠鸟、猿猴等动物的木雕,还有大量用以木质结构的建筑装饰和家具装饰。唐宋时期至清代乾隆年间,出现了大量的室内宗教木雕作品。
我国的木雕种类繁多,遍布于大江南北,最著名的是浙江东阳木雕、广东金漆木雕、温州乐清黄杨木雕和福建龙眼木雕,人称“四大名雕”。除此以外,四川、湖南、江西等地的传统木雕也独具艺术特色。这里陈列的主要是湖南本土传统木雕作品。
圣公圣母 清代·木雕 ▲
道教神像,圣王、圣娘与道教的圣王父母,加上十三太子,三代共有十七位,组成一个神系,统尊称为广泽尊王。
民俗文物是反映民间风俗、习惯等民俗现象的遗迹和遗物。其范围很广,包括衣食住行、生产、信仰、节日活动等各方面,涉及全部的社会生活和相应的社会关系,又反映上层建筑的各种制度和意识形态。
民俗文物作为不同风俗的代表性实物,可使人们了解到一个民族或本民族某个地区风俗文化的发展和变化,了解到这些民俗现象怎样规范和促进人们的社会生活。这里展出的民俗文物,数量虽少,既可管窥一定时期的民风民俗、社会进步演变之过程,又能在专业设计中取其营养,为其所用。
绿陶烛台 民国·器具 ▲
古代照明器具之一,指带有尖钉或空穴以托住一支蜡烛的无饰或带饰的器具。
织绣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是在绸缎、布帛等材料上,用丝、绒、棉等各种彩线,凭借一根细小钢针,构成各种优美图像、花纹或文字的伟大艺术。
“织绣”二字中“织”,就是通过经纬线的各种交织变化而成的丝棉织物,通常所说的“绫罗绸缎”就是各种不同的丝织物,其中以缂丝最为珍贵。“绣”就是“刺绣”,俗称“绣花”,是在织物上的一种再创作,按设计要求,以针引线,进行穿刺,通过运针绣线组织成各种图案和色彩。
中国织绣工艺品种繁多、绚丽多彩,主要有刺绣、织锦、缂丝、抽纱、花边、绒绣、机绣、绣衣、绣鞋、珠绣、地毯、手工编结等。在中国,织绣至少有两三千年历史。据考古资料表明,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时期就已经有了丝织品。
湖北和湖南古墓中出土的战国和汉代绣品的织造水平已经很高了,而到了唐代,刺绣工艺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很多针法,其表现形式也从单纯的服装走向了具有欣赏价值的画幅。
明清两代绣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了更大的发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民间出现了很多地方绣种,如顾绣、鲁绣、湘绣、京绣、粤绣、苏绣、蜀绣和地方少数名族织绣等,而苏绣、蜀绣、湘绣、粤绣又被称为中国“四大名绣”,享有盛誉。
湘西土家织锦 ▲
土家织锦民间称为“打花”,传统织锦多作为铺盖,土家语称为“西兰卡普”,意思为土家铺盖。
湖湘传统美术研究基地建筑面积300多平方米,自开馆以来,广泛服务社会,进行社科普及活动,展示中国传统美术文化,接待了大批参观群众,收到了良好的普及宣传效果。
以上仅为部分展品,欢迎大家届时莅临参观学习!